您现在的位置:
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WORK
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
【建党百年】党史天天讲-《培养抗日青年的基地:安吴青训班 》
- 分类:基层党建
- 作者:
- 来源:学习强国
- 发布时间:2021-04-07 13:36
- 访问量:
【建党百年】党史天天讲-《培养抗日青年的基地:安吴青训班 》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青年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对西安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十分重视并给予了直接领导。1937年9月下旬,党中央派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冯文彬到泾阳县云阳镇参加安置从国民党监狱获释同志的工作。事后,中共陕西省委贾拓夫等负责同志与冯文彬商定,拟对西安事变前后西安青年运动涌现出来的大批积极分子进行战时军事、政治知识的训练,以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
1937年10月11日,“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斗口镇农场正式创办。冯文彬担任班主任兼教员。第一期招收150余名学员,通过半个月的学习,向学员普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知识、抗日军事常识和抗日青年群众工作方法。11月中旬,青训班迁至泾阳县云阳镇,第二期学习时间为三个星期,学员增至200余名。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胡乔木担任青训班副主任,负责讲授中国革命史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
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下,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各地大批不甘心做亡国奴的青年学生涌向西安。他们在茫茫黑夜中寻找光明,向往延安,以求抗战救国真理。“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的扩大发展已势在必行。1937年年底,毛泽东从延安发电报要冯文彬回中央汇报青训班创办情况。毛泽东肯定了青训班的形式和内容,阐述了组织动员千百万知识青年参加抗战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决定扩大青训班规模,指示青训班敞开大门,来者不拒,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同时令中央有关方面从干部力量和物资供给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陆续从抗大、陕公、中央党校选派一批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干部到青训班工作。在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下,从第三期起,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即从训练陕西青年积极分子转向训练全国广大爱国青年。许多外省爱国青年来校参加学习,第三期开学时有学员300人左右,临结业时人数超过500人。1938年1月,由于校舍紧张,青训班从云阳镇迁至安吴堡,直至1940年4月奉命撤离。在两年半的时间内,青训班尽管最初名称叫“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来又改称“战时青年训练班”,1939年计划改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但是“安吴青训班”这个名称则是当时大家一致的通称并扬名国内外。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活动愈演愈烈,形势越来越险恶,青训班不得不中断训练计划。1939年8月,根据毛泽东《反对投降提纲》的战略思想,青训班将主要力量迁往华北,并入华北联大,留下少部分学员和工作人员坚持训练。1940年4月13日,根据中央通知精神,青训班全部撤离安吴堡回延安,300余名学员和工作人员进入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继续学习和工作。
安吴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施抗日教育方针,向学员传授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将不同的培训对象分编为研究班、妇女连等连队、班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实施以野营训练、组织民众抗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设立地方工作科,组织学员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农村、集市搞社会调查,演抗日戏,唱革命歌,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安吴青训班学员毕业后,或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训练班继续学习;或被派往国民党友军或抗日民众团体,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被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抗战前线,直接投身抗日战场,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青年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谱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篇章。
友情链接: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