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
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
让我们谈谈治未病(一)
- 分类:健康科普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2-26 16:16
- 访问量:
让我们谈谈治未病(一)
(王美淇 周妍)2008年1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隆重举行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至此,人们对提高“治未病”在我国人口与健康战略中的作用和使命的认识日渐提高,并促进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古语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意思就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治未病”在营养健康里面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未病先防,一个是既病防变,另外一个是愈后防复。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那么,治未病到底怎么回事?
2019年我们就从治未病开始说起……
1、治未病的源流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首见于中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治未病”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2、治未病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6年3月, 国家16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 将“人口和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的方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
2007年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 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吴仪副总理一语道出了中医学思想的精髓,符合“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中医治未病的新纪元。
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 -2010年)》,紧接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同时确定了上海市、广东省为实施“治末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治未病”科研规划,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并及时转化推广成果。
2009年1月,在第二届“治末病”高峰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说:“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理念,顺应了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其精髓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领导下,‘治未病’将开启中医药的新时代。”
“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是关于健康的科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重视预防才是健康的保障,因此,强调预防,关注“治未病”,使生命达到最高境界,即无疾而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3、健康的概念
何谓健康(health)?
1948年,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 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1978年《阿拉木图宜言》重申:健康不仅是与疾病和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的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1982年, WHO对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修改和补充,在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的三要素中加进了“道德健康”,形成了人的生理、心理、道德和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相适应的整体观念。这可以说是人类对健康的一个较完整、科学的认识。
1992年,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首次提出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四大健康基石是有史以来人类康寿经验的大总结,可以说,人类从此步人了自觉的健康时代。《维多利亚宣言》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没有提出健康保障。既使人们百分之百地做到了宣言中的四条,人类也无法进人自主的健康时代。
预防才是健康的保障,因此,强调预防,重视治未病,使生命达到最高境界,即无疾而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中医关于健康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人体功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三是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 概括地说,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此三条内容近年WHO关于健康的定义(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一个“和”字充分凸显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而且其内涵更加深刻、丰富。
顺应了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其精髓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领导下,“治未病”将开启中医药的新时代。”
4、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治未病范围不断扩充
所谓“未病”,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范围也有所扩充。包括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复发期。
无病期,即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此时应注重未病先防,提倡身体健康时的养生防护。
欲病期,实质是人体处于未病与已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病势处于轻浅阶段,及时服药调理,每能痊愈。
既病防变,指的是机体已出现病变,但是疾病有由浅人深,由轻变重的过程。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特殊的“未病”。
愈后防复,即病后初愈,病后正气的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由初愈达到病前的正常水平,需要有一个时间段,在这个阶段的时差内,初愈者虽然处在病前的正常生活、环境下,但因其适应力较正常水平差,容易导致疾病重新发作,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病复”。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被称为三级分层预防法,将预防思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更突出了天人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化的辨证优势。
周妍,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师从于黑龙江省名中医姜德友教授,国医大师张琪再传弟子。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首批成员。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于运用中药及中医传统疗法进行亚健康调理,流感防治及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肝损伤和胃肠病的健康干预治疗。擅于对寒性、血瘀及虚性体质人群进行预防保健。
出诊时间:每周二至周六
出诊地点:治未病科 门诊三楼(A316室)
健康咨询:88029318
刘 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哈尔滨市传统医学手法学会针灸分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擅长: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运用针刺、灸法、中药等调理亚健康状态。
出诊时间:每周一到周四、周日
出诊地点:治未病科 门诊三楼(A316室)
健康咨询:88029318
友情链接: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